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栀子图片,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栀子图片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栀子为茜草科常绿灌木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之果实。别名山栀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山栀等。产于长江以南各省,以湖南、江西产者为佳。栀子在仲景书中,《伤寒论》入8方次,《金匮要略》入4方次。
【药性特点】栀子苦,寒。入心、肝、肺、胃、三焦经。功效与作用:清热除烦,清利湿热。主治太阳病,阳明病,瘥后劳复病,黄疸病等。
【栀子的临床应用】
(一)治太阳病
太阳病变证
1.栀子豉汤证
证见:心烦不得眠,心中懊憹,反复颠倒,或胸中窒,或心中结痛,苔黄。(76;77;78)。证质为邪热留扰胸膈。治用栀子豉汤。方中栀子苦寒,清透郁热,解郁除烦;香豉气味轻薄,既能解表宣热,载栀子于上,又能和降胃气于中。二药相伍,清中有宣,宣中有降,为清宣胸中郁热,治虚烦懊憹之良方。
栀子豉汤证,亦见于《金匮要略》下利后虚烦证,异病同治,以示一般。
2.栀子豉汤证兼证
(1)栀子生姜豉汤证
证见:栀子豉汤证兼呕吐者(76),证质为热扰胸膈,涉及胃气上逆。治用栀子生姜豉汤。方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加生姜以降逆止呕。
(2)栀子甘草豉汤证
证见:栀子豉汤证兼少气者(76),证质为热郁胸膈,中气不足。治用栀子甘草豉汤。方以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加炙甘草以益气和中。
(3)栀子厚朴汤证(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证见:心烦,腹满,卧起不安者(79),证质为邪热留扰胸膈,气机阻滞于腹。治用栀子厚朴汤。方中栀子苦寒,清热除烦;厚朴苦温,行气除满;枳实苦寒,破结消痞。其取栀子清热除烦,而不用豆豉者,是本证邪热较栀子豉汤为甚,非豆豉之宣透所能及。又因未至阳明腑实,则无须大黄之攻下,然毕竟已入里及腹,故用厚朴、枳实以利气除满。
(4)栀子干姜汤证
证见:身热不去,微有心烦,或有腹满时痛,食少下利者(80),证质为胸膈有热,中焦有寒。治用栀子干姜汤。方中栀子苦寒,清热除烦,以彻在上之热;干姜辛热,温脾散寒,以去在中之寒。二药寒温并用,相反相成,分建其功。
(二)治阳明病
阳明病变证
1.茵陈蒿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茵陈蒿条)。
栀子在茵陈蒿汤中,性味苦寒,清泄三焦而利小便。
茵陈蒿汤证,还见于《金匮要略》黄疸病湿热俱盛证,此亦异病同治例。
2.栀子柏皮汤证
栀子大黄汤证证见:身目发黄,如橘子色,发热,无汗或汗出不畅,小便不利而色黄(261),证质为湿热相合,重蒸肝胆。治用栀子柏皮汤。方中栀子为主药,性味苦寒,能清泄三焦之热,通利水道,并因其性滑利而有通腑功能;黄柏苦寒,善清下焦湿热;二药相配,清热利湿,轻剂去实。
(三)瘥后易复病
余热复郁胸膈证
枳实栀子豉汤证(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枳实条)。
栀子在枳实栀子鼓汤中,清热除烦。
(四)治黄疸病
1.谷痘热盛里实证
大黄硝石汤证
见证、证质、证治、证方(见大黄条)。
栀子在大黄硝石汤中,合黄柏清利湿热而退黄。
2.酒痘热盛证
栀子大黄汤证
证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心中懊憹,心中热痛,不能食,时欲吐,身热,脘腹胀满,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十五-15),证质为嗜酒过度,湿热蕴结,热重于湿,脾色外现。治用栀子大黄汤。方中栀子、豆豉相配,即栀子豉汤,清宣上炎于胸膈的郁热而除烦;大黄、枳实相配,除积泄热,导湿热酒毒从大便而去。四味相合,则上下分消,热消湿泄,酒疸可愈。
栀子的配伍应用
1、栀子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脑: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昧,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2、栀子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3、栀子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4、栀子治疮疡肿痛:山栀、蒲公英、银花各四钱。水煎,日分三次服。另取生银花藤适量, 捣烂,敷患处。(《广西中草药》)5、栀子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栀子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6、栀子治火疮未起: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千金方》)7、栀子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8、栀子治火丹毒:栀子,捣和水调敷之。(《梅师集验方》)9、栀子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10、栀子治折伤肿痛:栀子、白面同捣,涂之。 (《濒湖集简方》)11、栀子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12、栀子治妇人子肿湿多:炒山栀子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丹溪心法》)13、栀子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14、栀子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15、栀子治口疮、咽喉中塞痛,食不得:大青四两,山栀子、黄柏各一两,白蜜半斤。上切,以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下蜜更煎一两沸,含之。(《普济方》栀子汤)16、栀子治赤白痢并血痢:山栀子仁四七枚。锉,以浆水一升半,煎至五合,去滓。空心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栀子仁汤)17、栀子治目赤:取山栀七枚,钻透,入煻灰火煨熟,以水一升半,煎至八合,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圣济总录》栀子汤)18、栀子治肺风鼻赤酒: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煿。(《本事方》)19、栀子治鼻中衄血:山栀子烧灰吹之。(《简易方论》)20、栀子治胃脘火痛,大山栀子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丹溪纂要》)21、栀子治火毒疮疡:本品功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22、焦栀子功专凉血止血,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23、栀子治热病心烦: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可与淡豆豉同用,如栀子豉汤 (《伤寒论》);栀子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等,可用治热病火毒炽盛,三焦俱热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者,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24、栀子治血热吐衄:栀子功能清热凉血,栀子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栀子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栀子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25、栀子治目赤肿痛:栀子清泻三焦热邪,栀子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栀子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26、栀子治湿热黄疸:栀子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栀子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栀子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27、栀子治血淋涩痛: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栀子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栀子的用量用法】
1.用量 常用量6—18克。
最小量14个(14克),如栀子豉汤。
最大量15个(15克),如栀子柏皮汤。
2.用法 煎服。
按:栀子轻清上行,善泻心肺胸膈之热,邪热清,则心胸烦热可解,躁扰不宁自除,故有泻火除烦之效;本品苦寒清降,泻三焦之火而利小便,故有清热利湿之功;栀子入心肝经,并有凉血止血作用。故凡一切热病,热蕴胸膈,心烦懊憹,或热郁血分,吐衄下血,以及湿热蕴结之黄疸,淋闭,小便不利等证,皆为要药。
栀子生用泻火力强,炒焦后能止血,栀子皮偏于达表去肌热,栀子仁走里清内热。
栀子的炮制方法
1、山栀仁: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2、生栀子: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3、山栀皮:即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4、焦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5、栀子炭: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6、炒栀子: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
【栀子的文献摘要】
《神农本草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疮疡。”
《本草纲目》引《名医别录》:“疗心中烦热。”
《本草纲目》引《药性本草》:“解五种黄疸。”
《本草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汤火伤。”(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栀子的药理作用】
1.据化学分析 栀子主含栀子苷、栀子素、藏红花酸、胆碱等。
2.据药理研究
(1)栀子有镇静、降血压作用。
(2)能引起胆囊收缩,增加胆汁分泌,故有利胆作用,并能降低血中胆红素。
(3)有止血作用,生栀子止血作用较焦栀子强。甚至有报道焦栀子反能降低止血作用,值得注意深入研究。
3.据抗菌试验 本品有广谱抗菌作用,其水煎剂可杀死钩端螺旋体及血吸虫的成虫。
4.据现代临床 本品能治病毒性心肌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肝肿大,脾肿大,脂肪肝,急性胰腺炎,急性胆襄炎,急性胃炎等。
栀子的用药禁忌
脾虚便溏者忌服栀子;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栀子。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中药栀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