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葛根芩连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葛根芩连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葛根芩连汤组成】
葛根15g 甘草6g 黄芩9g 黄连9g
【葛根芩连汤方歌】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葛根芩连汤方解】
本证多由伤寒表证未解,邪陷阳明所致,治疗以解表清里为主。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口渴,胸闷烦热,口干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于肌表则汗出;热邪内迫,大肠传导失司,故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舌红苔黄,脉数皆为里热偏盛之象。方中葛根辛甘而凉,入脾胃经,既能解表退热,又能升阳脾胃清阳之气而治下利,故为君药。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厚肠止利,故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配伍特点外疏内清,表里同治。运用本方用于协热下利证,临床应用以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腹痛者,加炒白芍以柔肝止痛;热痢里急后重者,加木香、槟郎以行气而除后重;兼呕吐者,加半夏以降逆止呕;夹食滞者,加山楂以消食。禁忌若虚寒下利者忌用。
【葛根芩连汤主治】
表里俱热,或(湿)热利。身热,下利臭秽,肛门有灼热感,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苔黄脉数。
【葛根芩连汤医案】
患儿3 岁,2006年8月15日初诊。因晚饭过饱,整夜烦躁不宁而入厕两次,晨起遂出现发热、腹泻。泻出物呈蛋花水样便,有热臭气,至日中时已达六七次。前医给予思密达、黄连素、颠茄片未效。改用输液,虽加用激素但发热不退,腹泻腹痛不止。遂于下午5时许求治于中医。刻诊:时腹自痛,哭闹不休,肛门潮红,体温39.3°C,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脉濡数。辨为外感湿邪、内伤饮食,湿热蕴结、下迫肠道而发泄泻。治以解表清热止利,方选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2g,黄连4g,黄芩6g,炙草6g,白头翁6g,藿香4g,嘱水煎两次,一次顿服。药服后仅半小时,热退而痛止。第二天用连理汤两剂调理(注:人参、干姜、白术、茯苓、黄连、甘草),利止而安,诸症皆除。(摘自《中国中医药报》)(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医案分析】
患儿“发热、腹泻,泻出物呈蛋花水样便,有热臭气......肛门潮红,体温39.3°C,舌质红苔黄腻,指纹紫,脉濡数”,这是非常典型的湿热泄利的特征(小儿指纹“红紫辨寒热”,也提示有热证),完全可用清热燥湿、升阳止泻的葛根芩连汤治疗。鉴于因伤食而起,晚上起床两次可能又受了风寒,可加点消食化湿的神曲和解表祛湿的藿香、香薷、苍术等。
作者用此方,加藿香以加强化湿解表,加白头翁以加强清热解毒止痢(可能是考虑发烧非常顽固,故增加清热解毒药,其实芩、连是非常好的清热解毒药)。结果烧退得很快,热去湿存,继以健脾渗湿、平调阴阳的连理汤,又2剂利止病愈,充分体现了汤剂应变的灵活性和作者高超的用药技巧。
——本文摘自《方剂学案例分析》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中关于葛根芩连汤的论述
葛根芩连汤 《伤寒论》 一类方
前面两个清胃降火的方,清胃散是一类方,玉女煎是二类方。《伤寒论》上葛根芩连汤本来是用在治疗胁热下利,也就是说外邪由太阳进阳明,由表入里的时候化热,化热进入阳明了。如果阳明本身那个胃常有积滞,就形成腑实了。而热郁在气分,阳明涉及胃肠,没有这些明显的积滞,一般邪迫津液下泄,可以形成一种胁热下利这种类型。但是表邪还在。原来是治疗表邪还在,热邪入里化热,造成胁热下利。
主治
热陷阳明,表邪未尽。(热泻,热痢)
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干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表证还有一定的寒热,内在又形成胁热下利,比如大便热痢,热泻,那肛门灼热,臭秽,由于是里热,所以里热迫津液外泄可以出汗。里热迫肺,可以气喘。所以这个是表里同病。从《伤寒论》时针对病机,“表证还在,里热已成”,以胁热下利为主,是这样的。
热陷阳明,热是外邪入里郁而化热,表邪没有尽,产生了热泻,热痢。因为仲景时代下利,“利”和“痢”不分,这个方过去用,是在热泻,热痢都可以。但兼有表证。表邪入里化热,内陷阳明这样产生的。它有整体发热,下利。由内热可以造成胸脘烦热,特别口干作渴,喘而汗出,是反应出内热形成以后,内热伤津液,内热迫肺,热迫津液外泄。同时热邪逼迫津液下泄。就形成邪迫津液,胁热下利。往往伴随有肛门灼热这一热像,下利有一种热气臭秽,这种特点,热证。
功用
解表清里。
胃肠有热要清里,外有表邪药解表。尽管现在这个方运用,有没有表证都用,大多在使用的时候,表证不明显。
方解
从这个方君药是葛根,用葛根量比较大,重用葛根。用它两方面,一方面解肌透邪,它可以解肌透表,它偏凉性。对内呢,既能够清内热,解肌是透热达外,有一点表邪,葛根还可以散邪,它有升脾胃清阳的作用。升阳有助于止泻。葛根有一段时间,从唐以后到金元时代,人们把它当作一个治泄泻一个很主药的药物。所以用它有升脾胃阳气,止泻的作用。这样它表里兼顾,对解表清里,止泻上都有作用。作为君药,用量也重用,较大。
黄芩黄连两个要做臣药,那是清热燥湿,说它厚肠止痢,清热燥湿。厚肠胃,止泻痢。经常说到黄连、黄芩的苦寒燥湿。湿邪,不是通过芳化,淡渗,那就是苦燥了。能够增强脾胃除湿的作用。不管湿热、寒湿,都是泄泻痢疾的一个物质基础了。所以黄连经常说它厚肠胃。从燥湿的角度考虑。黄连又成治痢之最,泄泻、痢疾常用的首选药物。叫它治痢之最,所以在这里和葛根相配止痢。
用甘草既能够养胃气,防止苦寒药物伤胃,也能调和表里两组药,调和药性。是佐使药。
葛根芩连汤实际上是个基础方,总的功用解表清里,临床运用时,要随着热泻、热痢的具体情况,加减使用。这也是一个名方,后世在这个基础上变化的方不少,因为仲景用芩连止泄泻方还是很多。黄芩,或者黄连,或者同用。除葛根芩连汤外,包括像白头翁汤,黄芩汤,这方面针对热邪,针对湿热的方很多,这是其中一张体现表里同治的一张方。我们现在用这个方,一般来说,兼不兼表证都用。大多数实际上已经不兼表证。所以尤在泾说葛根芩连汤,表胁已经没有,表邪已去十之六七,就是剩一点表邪,有,也很少了。所以用它不一定根据有表证。(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运用
辨证要点
身热下利,苔黄脉数。本方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皆可应用。
发热、下利,这就是基本的。不一定有表证了。葛根芩连汤对热泻、热痢,无论有无表证,都可以运用。
葛根芩连汤的分类,各地出的不同的教材、参考书,也不一样。80年代有些教材,葛根芩连汤放在清脏腑热,有的放在清热剂,像现在一样;也有的放在解表剂里面。它作为一个表里同病,表寒内热,这个表邪入里,正在化热,这样的过程的一种方。有有这样分类的。但现在都是以治里热为主。放在清热剂多一些。在这之前,把它放在表里双解,表里双解说得过去,因为原书这个方,表证入里化热,表邪未尽,表里同病。但针对现在临床实剂使用情况,放在清热剂里比较适合。70年代我们学校的自编教材,治法与方剂,葛根芩连汤一直放在清脏腑热,清内热,里热。
随证加减
临床运用,应该结合后世一些治疗热泻、热痢的一些发展。在仲景时代,治痢疾一类,或清热燥湿,清热解毒,治法上相对单一一点。到后来,治痢、热泻、热痢这一类的手段,治法相对多一些,有个发展过程。所以结合后世的用药特点,葛根芩连汤在临床运用时,像腹痛,热泻,往往热迫津液下泄里面,如果有一定积滞,可以造成腹痛,或者气积阻滞,可以导致里急后重,特别在热痢,可以里急后重。胃气不和可以呕吐。如果这个积滞以夹食滞为主,那我们还是要消食。这里是一些参考。也说明经方在后世运用当中,应该,而且人们也这样做了,结合后世的用药特点,对它进行补充。这个不应该把那个完全隔开,比如说热泻、热痢,人们就把芍药汤,白头翁汤说到完全对立隔开。虽然临床芍药汤一类的,它有它很大的优点。但主证是热痢,热痢不一样。因为这个方哩,可以讲它是热痢,黄芩黄连清热。一般仍然说它是湿热,胁热下利。下利泄泻,那个热泻,跟湿热有关。
但是湿热会阻滞气机,芍药汤也是湿热痢,白头翁汤是热毒痢,有的叫疫毒痢。人们把它截然分开,一是白头翁汤里,为什么没有用调气活血之品?那就是仲景时代,它就是治疗那个特点,一定要问他为什么没用刘河间调气活血的方法?一定,有些医加还要做出个答案来。那是因为仲景认为白头翁汤涉及血分,不主要在气分,血分实际上是气分的深一层。你既然有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怎么不涉及到气积阻治呢?湿热能阻滞,热毒也能阻滞,都能搏结气血。所以像这类后世运用,里急后重要调气,用木香、槟榔。腹痛用芍药,这类汲取了后世的,和运用经方当中的一个结合。这个可以作为参考。
使用注意
虚寒下痢者,忌用。(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相关文章:
葛根黄芩黄连汤方歌方解
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急性胃肠炎
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化裁治疗湿热痢疾
葛根芩连汤组成,方歌方解,医案分析,功效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