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最全的中医院士简介合集 中国中医药院士名单,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最全的中医院士简介合集 中国中医药院士名单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今天,我们罗列出全网最全的院士合集与介绍带给大家,学习他们的坚韧不拔、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再次了解他们的故事,感受那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中国中医药院士名单
韩济生于1953年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毕业,之后在大连医学院生理高级师资班进修后,先后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北京卫生干部进修学院、北京中医学院、北京医学院等单位生理系任教;1979年由讲师直接晋升为教授;1981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韩济生主要从事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程莘农中华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二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中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民国考试院考试合格中医师;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本科班;1978年晋升教授;1990年7月起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程莘农长期从事针灸临床、教学工作,深谙传统中医针灸理论,善于治疗内科,妇科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特别对偏瘫、高血压、面瘫、坐骨神经痛、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达到中国国内外先进水平,在经络理论的实质研究取得重大成果,主持了“循经感传和可见的经络现象的研究”和“十四经穴点穴法”的研究。
在数十年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对脾胃病的辩证论治提出了“通降论”、“气血论”、“虚实论”的学术观点,补充和完善了中医学脾胃病论治理论,对消化系统疾病及内科其它系统疾病的辩证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温热病的治疗上,提出“辩治方法”等学术观点,对温热病的深入研究起到了促进作用。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1年当选俄罗斯医学科学
院外籍院士
1953年,肖培根毕业于厦门大学;1953年至1983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室主任、助理研究员;1979年,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83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担任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1996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1996年,担任中药资源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肖培根主要从事药用植物和中药资源研究工作。
1956年胡之璧从华东药学院本科毕业;1959年华东药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3年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工作;1984年获得德国图宾根大学植物细胞工程专业理学博士学位;1985年进入上海中医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药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5年被聘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2017年获得上海医学发展终生成就就。
胡之璧主要从事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将近代分子生物学,植物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
陈可冀院士长期从事内科临床医学研究工作,擅长心血管及老年病专业,1955年至1964年先后两次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进修心脏内科专业,现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及老年医学研究所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专家委员会委员;1994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及生物学部常委;兼任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中国科协常委、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医学评议组成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为第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国医大师
早年从事普通外科临床,从上世纪60年代初投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与研究工作,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科研思路。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了规范的诊治原则与方法,博取两法之长,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80年代后期提出了“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战略思想,扩大了中西医结合领域,将研究重点转向危重急腹症的治疗及相关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明显地提高了胆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及重型胆管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等疾病的疗效,并从不同层次上阐明了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治则的作用机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奖。
已培养博士生30余名,硕士生近30名。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编专著13部。 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年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医大师称号。
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500余篇文章,1986年以来已有462篇被SCI收录,他引总频次:4601次,h-index: 34;主编出版了《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超导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三部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申请了79项专利,已获授权16项,成功研制开发新药4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
在2007年中国药学会100周年纪念大会上以“药学教育家及天然药物化学家”名义被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授予“特殊贡献奖”。1996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沈自尹于1952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医学系;同年分配至广州岭南医学院工作;1953年8月进入华山医院工作;1985年应邀赴香港中文大学讲学;1990年被日本国立富山医科药科大学聘为客座教授并赴日讲学与科研一年;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应邀赴美国哈佛大学讲学。沈自尹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思路和方法的开拓、肾本质的研究和传统老年医学研究。
1962年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后进入北京中医学院东直门医院工作,先后担任内科副主任、医务处主任、副院长 、副教授;1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至1985年担任北京中医学院院长;1985年至1997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脑病研究室主任、第一副校长、学位委员会主席;1997年至1998年担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长;199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至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2001年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科技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担任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计划项目专家指导组组长;2012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王永炎主要从事中医内科医疗、教学、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医药防治中风病与脑病的临床与基础研究。
国医大师
石学敏院士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至今从医五十余载。从70年代初开始研究世界公认的三大疑难病之一的中风病(脑梗死、脑出血)的针灸治疗,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开辟了中风病治疗新途径。80年代初创建的“针刺手法量学”,填补了针灸学发展的空白,并广泛应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先后发明“脑血栓片”“丹芪偏瘫胶囊”等药品,再结合“醒脑开窍”针刺法针药并用,创立了“中风单元”疗法,为治疗脑血管病开创了新的思路。
2000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1年获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奖;2006年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8年荣获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药国际贡献奖”;2014年当选第二届“国医大师”;2016年荣获中国针灸学会“中国针灸传承贡献奖”;2017年荣获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天圣铜人”学术突出贡献奖。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国家新药研究和开发专家委员会委员、新药创制专项技术副总师、中国科学院新药研究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新医药博士联谊会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上海市药学会、上海市分子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药理学报、中国医药工业杂志、分子科学学报、药学进展、药物化学杂志编委;被聘为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第二军医大学兼职教授、东北制药(000597)专家委会首席专家。
2017年5月,获得全国创新争先奖。
于德泉主要从事天然药物化学和新药创制研究,完成近百种中草药化学成分研究,发现数百种新化合物并确定其化学结构。
李连达是中国中药药理学专业最具影响力的专家之一,他建立中国中药药效学评价标准及技术规范,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并在全国推广应用。阐明“血瘀证”的科学内涵及“活血化瘀”治疗的基本规律与作用机理,该项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首创中药与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心导管输入冠状动脉移植于心脏治疗冠心病的新方法。2005年,李连达参与的“著名古方生脉散的基础研究”荣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颁发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张伯礼1982年毕业于天津中医学院,2007年被文化部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传统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2011年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2016年获得吴阶平医学奖;2017年被授予“全国名中医”称号;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并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020年8月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同年11月获得第十三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2021年11月,获得全国敬业奉献模范。
李大鹏40多年来一直从事中药制药工程创新研究,先后主持国家攻关课题项目15项。早年从中药薏苡仁中发现并成功提取分离到抗癌新化合物,获得发明专利,提升了中药研究原创水平;率先创建中药静脉乳剂技术平台,研制成功抗癌新药康莱特注射液;近年又创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工艺技术平台,并率先被SFDA批准投入生产,填补了国内外中药静脉乳剂和超临界萃取中药有效成分技术的空白;并使几项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仅康莱特单一产品已实现产值150亿元,为国家纳税20多亿元。
吴以岭于1982年从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被分配到河北省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1992年创办的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正式开业;2006年注册成立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12年被评为河北省“巨人计划”首批创新创业团队领军人才;2019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吴以岭一直从事中医络病理论研究,擅长中医络病理论及冠心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脑中风等各种心脑血管病诊治。
1989年7月,黄璐琦在江西中医药学院获学士学位。1992年7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7月,在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博士学位。1997年11月起,先后担任过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副所长、代所长、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2012年12月,出任中药资源中心主任。2015年8月起,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常委、常务副院长,并继续兼任中药资源中心主任。2018年12月起,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黄璐琦主要从事中药资源和分子生药学的研究工作。
1982年从长春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毕业后,进入皖南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85年进入南京中医药大学;1988年获得博士学位;1994年至2005年担任中日友好医院中医糖尿病科主任;2005年担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内分泌副院长;2017年受聘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2019年当选中国中医科学院。2020年12月任东北亚医药研究院首任院长。
仝小林长期从事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科研与教学工作。率先将现代糖尿病的中医病名概括为“糖络病”,并对其重新进行中医分类、分期、分证,针对早中期糖尿病中医理论认识的空白,在继承经典基础上,创新《内经》脾瘅理论,首创“开郁清热法”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解决了“中药不能独立降糖”的历史性难题,建立了糖尿病络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并发症治疗,形成了从糖尿病前期到糖尿病早中期至并发症期的中医系统诊疗体体系。2020年12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等6部门授予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长期从事中医药和风湿病研究,以及抗关节炎新药研发。在Nature 和 Science增刊、Nature Medicine等期刊发表论文230篇,以第一发明人获国际专利授权27项,主编/参编出版著作/教材 20 部。担任湖南正清制药集团首席专家,研发了国际上首个作用于前列腺素E2终极合成酶-1(mPGES-1)的风湿病治疗新药-正清风痛宁。正清风痛宁缓释片是迄今唯一被纳入国家医保和基本药物双目录的抗风湿病中药单体化合物药物。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和其他部级/省级一等奖3项,并获得国家创新争先奖奖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澳门特别行政区“荣誉奖状”等荣誉。
国医大师
2019年11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20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擅长治疗过敏性疾病、脂肪肝、高脂血症、抑郁症、尿毒症、内分泌失调、糖尿病、胆石症、尿路系统结石症。对胆囊炎、慢性胃炎、偏头痛、顽固性失眠、不孕症、不育症、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对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疗效显著。
他是董建华院士和王永炎院士的学术传承人,从事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帕金森病及失眠等脑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成绩突出。探索了复方中药从脑微循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途径,挖掘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药治疗理论和方法,研制了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系列中国标准。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7项,主编著作7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擅长运用辨证论治中药和靶向治疗西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轻度认知损害、帕金森病、正常颅内压脑积水、多发性硬化、老年性舞蹈症、脑梗死、脑供血不足、以及头晕、目眩、头痛、耳鸣、健忘、失眠、焦虑或抑郁等症。
38年来,她扎根云南边疆,脚踏实地探索民族药发展路径。坚持应用基础研究与新药开发并重,带领团队对我国低纬高原地区复杂多样的民族药资源实施首次系统研究的重大工程,为民族药传承和创新提供了示范。开展资源调研,主编专著6部22卷,鉴定确证收载4392种药物。
发掘民族药资源,以第一发明人创制5个国家新药并成功上市。建设通过国家认证的5个平台及其团队,提升民族药资源研发水平。以第一完成人获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奖项。
他是我国制药工程学科领域有影响力的学术带头人,主持国家863、重大新药创制等项目13项,在新药创制、生产过程质控、智能制造领域取得系统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5项、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创新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
2020年9月8日,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20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全的中医院士简介合集 中国中医药院士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