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道医代表人物——董奉

商盟百科网 2023-04-15 15:28 116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民间道医代表人物——董奉,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民间道医代表人物——董奉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董奉(公元220~?年),字君异,侯官(今福建长乐)人。魏晋时期著名仙人, 民间神医,民间道医代表人物。少时治医学,医术高明,与南阳张机、谯郡华佗齐 名,并称“建安三神医”。

董奉信奉道教,自幼天资聪颖,他勤奋好学,遍访医药名家,并集名家之长,汇 创董家一派。他医术精湛,悬壶济世,治病救人,每见其效。据《真仙道鉴》载: “奉有道述,初在南中。交州刺史杜燮病死三日。奉以三丸药纳燮口中,令其举首而 摇之。有倾苏,半日能起坐,后四日乃能语。”此故事足见董奉医术高超神奇。交州 刺史吴士燮病危,延董奉诊治,以三丸药纳之口中,以水灌之,并使人捧、摇其头, 经抢救而愈。董氏医德高尚,对所治愈病人轻只要求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以示报 答。日久蔚然成林,董氏每于杏熟时于树下作一草仓,如欲得杏者,可用谷易之。奉 以所得之谷赈济贫穷,后世以“杏林春暖”,“誉满杏林”称誉医术高尚的医学家, 据载今江西九江董氏原行医处仍有杏林。在长乐有一座山就被称为董奉山,而在福州 的茶亭街河上村,则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奉。

北宋黄庭坚《董隐子传》谓董奉“狂而不悖”,又“面有孺子色”、“人以世俗 重利要之,其不满一笑也”。文章赞美了董奉的宗教情怀和高尚医德。明代诗人李时 勉《杏林》诗云:“花近药栏春雨霁,明浮径轻午风清。岩前虎卧云常满,树底人来 鸟不惊。”诗歌描绘了杏林仙境的独特风光和超然感受,再现了杏林中人与自然和谐 共处,人与人之间信任互助的美好情景。

董奉一生道骨仙风,他善于摄生,晋永嘉年间高寿而终。他活了 119岁(一说 “奉在人间三百余年乃去”),羽化的时候颜容如同三十岁一样。董奉得道登仙后被晋 帝赐名为“升元其人”,葬于庐山南麓。后人为纪念他,在庐山上建有董奉馆,在杏 林故址处建有董真人坛(又称杏坛,星子民间多称昭仙坛)。至今,在长乐有一座山 就被称为董奉山,而在福州的茶亭街河上村,则有一座明代的救生堂,均为纪念董 奉。

董奉与杏林的故事是中国道文化和医文化交融的典范,董奉是道医的杰出代表。 他的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感召了后世无数的良医贤士。董奉宝贵的精神品质和精 湛的医术,永远是后人崇敬和学习的榜样。(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一、以道化民

董奉的医德非常高尚,道行也十分高超。他在庐山给人看病,不要穷人的钱。病 重的人治好了,他就叫人家栽五棵杏树,病轻的治好了,就栽一棵杏树。这样,年复 一年,总共栽了十万多棵杏树,长成了一片枝叶茂盛的杏林。很多禽兽在杏林下游 玩,林子里杂草不生,果树长得很好。杏子熟了,董奉就在杏林旁做了一个木牌,木 牌上写着:要买杏子的人,不需要告诉我,只要将一袋谷换一袋杏子回去就行。有人 把谷放的少,而拿的杏子很多,老虎就吼着出来赶走这个人。董奉用杏子换来的粮 食,又都散给了穷苦的百姓。百姓们非常感激,他死后,在杏林修了一座“董仙祠” 纪念他。历朝历代,来杏林瞻仰凭吊者络绎不绝。

二、精通天文地理

作为一名合格的道医,董奉不仅医术高明,还精通天文地理和气象学,对人民的 生活疾苦更是非常关心。董奉从老家福州来到柴桑的那年,接连好几个月没有下雨, 不但五谷干枯,人也没有水喝。一天,县令于士彦来拜见董奉,请他施法求雨。他望 望百姓的屋,对于士彦说:“村里穷人的屋顶都看得见天,怎么能下雨呢?”县令听 他这样说,就亲自带领手下的皂隶为村里的穷人盖好了茅屋,茅屋盖好后,没有水搅 泥抹墙,董奉观察了天象说:“不要着急,等一下子自然会落雨下来。”傍晚时分, 果然下了大雨。县令等人都笑逐颜开地夸奖说:“哎呀呀,真是活神仙!”(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三、怪病怪治

董奉的医术很神奇,他住在庐山的时候,常常给百姓治病。有一个少年得了癞病 很危险,骑马到董奉这里来求医。董奉叫他坐在顶里面的房子里,用五层布缠住少年 的头,劝他家里的人出去,一会儿就有一个东西到房里来了,用舌头在少年身上到处 舔。那少年痛得无法形容,感到那东西的舌头总有一尺多长,喘气如牛,等那东西走 了很久,董奉才解开布,倒水给那少年喝。过了十天,那少年身体全部红了,皮肤也 开始脱落,痛得很厉害。又过了十天,那少年身上竟长出了新皮,象凝脂一样光滑, 身上的癞全部好了。

又据《三国志》注引中提到:州里的刺吏杜燮得了重病,已经死去了三天。董 奉来了,将三粒丸药放到杜燮的口里,然后叫人把杜燮的头抬起来左右摇动,不多时 杜燮就醒过来了,过了半天时间就能起来坐,四天后就能说话和走路了。杜燮因为董 奉救活了他,心里很感激,就特地建了一幢楼房给董奉住。

四、观血知病(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时至今日,福建长乐和星子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一日,董奉背行囊于路旁,见有抬棺出殡者行于前,亲人嚎哭于后,其状甚哀。适过之,奉见有鲜血从棺缝 滴于地,大骇,乃厉声呼曰:“何忍耶!以活人殡葬呼!”闻者停棺揭盖,内躺产妇 面色如土,下身流血。奉令抬妇出,置树阴下,执其脉,观其色,活动其四肢,取银 针,按穴位刺之,妇忽“哎哟” 一声,随之呻吟叹息,观者无不惊骇。有倾,一小 孩从产妇产道溜出,呱呱坠地。亲人感激泣泪,跪拜道右,连呼神医。事毕,董奉云 游他处,亲人感其德,乃取“杏林春暖”匾额,悬挂其室上。而这记载,则是后来 成为美谈的“杏林春暖”故事。

民间道医代表人物——董奉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