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体能训练师资格证怎么考,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体能训练师资格证怎么考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什么是体能教练?首先要回答什么是体能训练这个问题,答案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狭义的体能训练指的是针对运动项目,为了提高运动水平而进行的训练。广义的体能训练是指凡是促进身体健康,提升动作质量和运动水平而进行的训练。在本篇文章中的体能教练特指的是狭义的体能教练,也就是针对运动项目,为了提高运动水平而进行训练的体能教练。
适合体能教练的证书
不同的职场环境,所需要的证书也不一样,不一样的证书也会带来不一样的薪资。在美国,3种体能类证书:A.认证机构颁发的,具有上岗性质的证书。如美国体能协会NSCA颁发的CSCS(认证体能教练)证书,美国大学体能协会(CSCCa)颁发的SCCC(认证大学体能教练)证书,教练需要分别拥有这两个证书才能从事职业队体能训练、大学体能训练。除了美国体能协会NSCA之外,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还有英国体能协会UKSCA,和澳洲体能协会ASCA。
在中国如何考取?NSCA-CSCS,UKSCA,ASCA,CSCCa-SCCC在中国大陆目前可以考的是NSCA-CSCS和ASCA。CSCS不需要培训,参加机考就可以,通过NSCA-上海官网报名。ASCA的认证,一共有3级,现在大陆只有第1 级别的培训,必须要参加代理机构的培训,然后才能获得证书,相对来说,获取程度会比NSCA-CSCS简单很多。
体能教练在国内从事体能训练工作时,是否必须有上岗性质的证书呢?目前,如果你想去一些运动队(如国家队,职业俱乐部,省队等)工作,像以上的四种证书并不是必须的上岗证。但是如果有的话,在应聘的时候会更有优势一些。而且现在国内不管是相关协会还是体育总局都没有统一的体能教练上岗证书,据说有相关单位正在推动统一的的国内体能认证如中国体能训练师,以达到上岗证书的资质。
B.体能训练机构颁发的证书。典型的例子是著名体能训练机构EXOS出品的Mentorship 1、2、3级,这些都是EXOS根据科学和经验相结合而总结出来的训练哲学或者是方法论。既有理论的支撑,也有实践的应用流程。除此之外,还有比较熟悉的是鲍爷的MBSC体系,当然也有其他机构出品的非常不错的课程体系,如MJP、Parisi Speed School、IHP等。
速度类证书推荐MJP专项速度课程,FMS的话在国内也有代理机构,举重证书,现在还没有从国外来的,不过中国举重水平世界公认,真要想学举重,还是在中国学习就可以了。这3类证书都能提供一定的知识,但是分别的功能也都不同。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考取哪些证书呢?
如何选择证书
一般来说,证书的价格都不菲,特别是国外引进的证书。不仅需要投资时间还要投资金钱,所以最好是将有限的资源投资到能相对快速产出回报的证书当中。如你应聘的单位中,如果明确要求要A类或B类证书,那么毋庸置疑,考去吧。如果你应聘单位不强制,且你不是体育科班出身,那么还是强烈建议先把A类证书考下来。因为这样你在准备考试的时候,你会有全方面系统的对体能训练的认识。
如果你已经有系统的体能训练储备,且如果在工作上没有硬性要求的话,那么建议可以考B类证书,即是系统性和方法论的证书,在实践上会更有帮助。
A类证书和B类证书可以看做是构建你的工具箱,C类证书可以看做是工具。你的工具箱越扎实,越大,未来能承载的工具就会越多。不同工具之间相互配合的效率就会高很多。
体能教练需要考CPT证书吗?
美国四大CPT认证,分别是NSCA-CPT,ACSM-CPT,NASM-CPT,ACE-CPT。国内也有国职,以及以赛普为首的多家健身培训机构推出的CPT证书。
训练
科学
基础
基础运动生物力学
基础运动生理学
基础运动生理及生化监控
特殊人群体能训练(一)
体能训练中的营养策略(一)
共计课时
4
6
2
2
4
24
训练
计划
制定
的理
论与
方法
体能测评理论及方法
抗阻训练计划制定
柔韧及运动拉伸训练计划制定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计划制定
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计划制定(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核心区训练计划制定
有氧耐力训练计划制定
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原理及应用
体能训练中的伤害防护
功能性训练的原理及方法
共计课时
6
8
6
4
6
4
2
4
4
2
48
中国体能训练师认证理论考点 | |
章节 安排 | 对应考点 |
基础 运动 功能 解剖 | 1.骨骼、关节、关节面基础知识 2.基础解剖知识(肌肉定位、肌肉功能) 3.不同动作的肌肉功能分析(肩部、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
基础 运动 生物 力学 | 1.力、力矩及生物力学杠杆2.三大杠杆的特点及应用 3.拉力线及向量(髋关节) 4.主要动力学规律(力-速度曲线、力-时间曲线、爆发力曲线) |
基础 运动 生理学 | 一、神经肌肉功能 1.神经肌肉解剖、肌丝滑行理论、运动单位募集原理及不同运动项目肌肉构成 2.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3.中枢神经与外周神经系统及训练 4.感觉运动系统与训练 二、骨骼和结缔组织(肌腱和韧带) 1.骨和结缔组织的解剖学 2.骨和结缔组织对训练的反应(短期和长期) 三、呼吸循环系统 1.心肺的解剖学(心脏的结构、血管系统、肺)(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2.血液成分及心血管功能 3.心肺系统对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四、生物能量系统 1.不同能量系统的特征(供能的效率、底物的补充等) 2.专项供能系统的训练变量调整(如,模式、强度、持续时间、训练量,以及运动和休息比) 3.过度训练、停训及女性运动员三联症的机制,征兆,症状、测评、不良影响和干预 五、神经内分泌 1.激素的供能(如,睾酮、生长激素) 2.神经内分泌对不同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六、有氧训练及无氧训练的适应 1.有氧训练适应 2.无氧训练适应 七、不同训练安排的生理学适应 1.最大力量和有氧训练的冲突与整合 2.不同训练顺序的生理学适应 3.高强度间歇训练的生理学适应 4.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应对 5.赛前减量的生理调控及安排 八、特殊环境下的体能训练 高温、高湿、低氧、低压 |
基础 运动 生理及生化 监控 | 1.生理生化训练监控与体能的关系 2.训练中常用生理生化监控指标及应用 3.比赛期间监控指标及应用 |
特殊 人群 体能 训练 (一) | 1.青少年、女性及老年人的身体机能特点 2.不同人群对不同训练的适应(短期和长期) 3.不同人群训练计划制定 |
体能 训练 中的 营养 策略 (一) | 一、营养因素影响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基本知识应用 1.健康和运动表现相关的营养学基础(食物种类、食物交换、“我的餐盘”、血糖指数) 2.不同项目运动员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的需求 3.饮食选择相关的健康风险因素(摄入过高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饱和脂肪、摄入较低的钙和铁等) 4.水合状态和电解质平衡对健康和运动表现的影响 二、优化运动表现相关的策略(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1.不同训练/营养计划产生特定的身体成分的变化(脂肪减少或瘦体重增加) 2.训练或比赛前、中、后营养和液体摄入 3.影响肌肉力量和有氧耐力的营养因素 4.预防过度训练的营养策略 5.优化疲劳恢复的营养策略 |
体能 训练师执教 之道 | 1.体能教练的基本职责和定位 2.体能教练应注意的问题 3.体能教练的能力结构 |
体能 测评 理论及方法 | 1.测试的基本原理 2.基础功能动作测评(关节活动度评估、深蹲动作评估、LESS评估、单腿动作评估) 3.基础体能测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平衡、核心区等) 4.身体机能测评(实验室及便携测试) |
抗阻 训练 计划 制定 | 一、掌握(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体能构成要素的概念、内涵、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各个要素与系统体能的关系; 二、掌握各个体能构成要素(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的运动科学基础;(接下) |
柔韧 性及 运动 拉伸 训练 计划 制定 | 三、掌握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及不同人群进行(抗阻训练、柔韧性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核心区训练、有氧耐力训练、平衡能力训练等)训练的适应性; 四、以动作强度和动作难度建立体能训练(抗阻训练、灵敏及多向速度训练等)动作库;(接下) |
快速 伸缩 复合 训练 计划 制定 | 五、制定系统的科学体能训练计划制定应考虑的因素。根据运动员的健康状况、训练年限、个人能力和训练目标制定训练计划,以有效降低潜在的损伤及优化运动表现。(接下) |
灵敏 性及 多向 速度 训练 计划 制定 | (一)系统掌握多样化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 1.全面掌握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抗阻训练、快速伸缩复合训练、速度/冲刺训练、间歇训练、灵敏训练、有氧训练、柔韧性训练) 2.不同训练方法和训练模式的组合,以达到确切的目标和训练效果(肌肉耐力、肌肉肥大、肌肉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接下) |
核心区 训练(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计划 制定 | (二 )练习的选择 1.针对特定运动项目及特定需求选择训练动作 2.基于不同运动链类型的训练动作(开链和闭链) 3.根据参与肌肉的数量和类型进行训练(爆发力、核心、辅助、结构性;刺激特定肌肉的训练动作;变换训练动作以改变训练涉及的的肌肉)(接下) |
有氧 耐力 训练 计划 制定 | (三)训练顺序的应用原则 1.根据训练目标安排训练顺序 2.确定训练顺序应考虑的因素(先大肌肉群后小肌肉群、推和拉交替、上肢训练和下肢训练交替) 3.训练模式涉及到的变量(爆发力训练、力量训练、热身/整理、能量系统训练、有氧耐力训练、灵敏性训练) (四)训练强度的确定和安排(负荷、阻力、心率) 1.安排训练负荷或训练心率的方法 2.根据训练目标设定的训练负荷或训练心率(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 (五)训练量的确定和安排(定义为组*重复次数) 1.训练结果与训练量的调整相关 2.根据训练目标设定训练量(如,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有氧耐力) (六)训练/休息时间比,恢复/减量,及训练的确定和安排 1.工作/休息时间比和恢复(如,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代谢调节) 2.训练频率(肌肉耐力、肌肉肥大、力量、爆发力、能量代谢、恢复) (七)训练进阶的确定和安排(模式、强度、持续时间、频率) (八)考虑训练计划中融入功能性训练 |
体能 训练 计划 制定的 原理及应用 | 1.周期训练及板块训练概论 2.掌握力量训练分期理论 3.备战赛会制比赛训练计划制定 4.赛季制运动员训练计划制定 5.训练计划制定与生理指标和体能指标监控 |
体能 训练 中的 伤害 防护 | 1.运动伤害类型与处理 2.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3.康复的目标与策略 |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是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下属二级分会,是全国唯一的体能训练行业管理机构,承担着推动全国体能训练学科发展,行业认证、人才培养,学术交流,服务竞技体育,服务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等职能。
体能训练师资格证怎么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