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
【活动教学理念】
建构主义教学观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的活动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主要是利用创设情景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并根据所学分析社会现象,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活动教学设计】
模式:
课前准备活动 反思
教师:查找资料 播放歌曲 创设情景知识拓展 自我评价
制作课件 引入课题 引导设问整理总结 找不足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讨论
建构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问题引导,使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新文化运动中为改造黑暗的旧中国而进行的新的探索,认识中国要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新文化运动内容
难点:如何评价新文化运动
【教学方法】
教法
学案导学法--- 指导学生梳理知识体系(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情景教学法--- 使学生身临其境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史料教学 ---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学法
自主学习 --- 完善知识结构
小组讨论 --- 提高合作探究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
1、针对学案预习本节内容。
2、撰写两百字演讲稿。
教师准备:
1、在图书馆和互联网上查找新文化运动的相关资料。
2、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学习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兰花草(展示幻灯片1和2),简单介绍胡适对民主思想传播的贡献,并提问:作为新文化运动健将,为何要掀起这场运动呢?
通过优美的.歌曲以及简明的文字材料对民主思想的传播有一个整体认识,思考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新文化运动背景
(展示幻灯片3和4):新文化运动前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相关图片和资料。 设问:新文化运动前,我国经济、政治、思想上分别是怎样的情形呢?
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知识和现有材料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学生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自由发言,生生互动,相互补充。
总结归纳出新文化运动背景:
(1)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
(2)政治上:辛亥革命后,北洋军阀政府推行专制统治;帝国主义加紧侵略。
(3)思想文化上: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介绍到中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直接原因)
通过图片和材料展示思想解放前的社会心态和政治氛围,培养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新文化运动的必要性。
2、新文化运动概况 (展示幻灯片6和7):
新文化运动基本概况表,并简单介绍蔡元培的办学方针。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通过介绍让学生感知蔡元培等人无畏探索真理的精神。
3、新文化运动内容
(展示幻灯片8):将内容与巴金的小说《家》结合起来。
(展示幻灯片9):将学生分为两组--高老太爷组和觉慧代表组,让两组同学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讨论。
(展示幻灯片10):引导学生通过陈独秀的一句话来体现当时的时代背景。
针对两组学生分别设问:
1、高老太爷组:对待国家命运的变化是什么态度呢?(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2、觉慧代表组:如何改变高老太爷的这种态度?
得出结论:新思想、新文化需要借助通俗易懂的文字,才能普及到大众中去。
展示陈独秀和胡适的两段材料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文学革命的内容。
设问:我们现在为什么还要继续学习文言文
(展示幻灯片11)觉新与梅的爱情
两组发言人分别说明对待这件事情的态度,由此提出了第一个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愚昧。让学生理解“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内涵,陈独秀为什么要提倡民主与科学?为什么把科学置于和民主同等重要的地位?
(展示幻灯片12)琴与母亲的对话
小组辩论:琴该不该去觉慧的学校读书?
导入: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设问:新文化运动为什么将斗争矛头指向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上,采取由难化简的设问方式提出三个小问题:(1)儒家学说有怎样的社会地位?(2)儒家学说的核心强调的是什么?(3)新文化运动倡导的又是什么?
两组学生分别就当时的社会现象表明自己的观点。
了解文学革命的内容
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思考并讨论民主与科学的含义
讨论回答: 儒家思想强调的封建等级观念与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平等违背。
通过两组学生的对话使学生容易理清文学革命与“民主”“科学”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同时也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这样做恰恰是为了强调“民主”与“科学”,努力实现历史过程和历史逻辑的统一。
通过小组合作
组间协作获取信息
通过小组辩论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其内涵。(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4、新文化运动评价
(展示幻灯片12)蜕变:高家三兄弟随着新文化运动开展,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通过这些变化让学生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展示幻灯片12) 通过两则材料来进一步引导学生解析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展示幻灯片13)向学生推荐几个书目和影片
讨论回答:觉新的变化体现了民众的觉醒,觉慧对旧家庭的反抗体现了新一代民主青年的成长,觉民人生道路的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通过两组学生的自主探讨,可以身临其境去感受新文化运动后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在一系列的讨论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情操,还能从著作中去感受当时的社会变迁。
5、拓展延伸 (展示幻灯片14)主题讲演:
九十多年前,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 的口号,这两个口号在21世纪的今天是否过时了?
学生活动:通过提前准备的演讲稿抒发自己的感想
通过这一个主题演讲,让学生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民主”“科学”的内涵,也进一步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经济
背景政治
思想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