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恩施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恩施是哪个省),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恩施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恩施是哪个省)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恩施作为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还不算“湖北”。这片古老的土地与荆楚截然不同。
第一次去恩施,目的地是恩施地心谷。虽然我沉浸在大自然的壮丽美景中,但这里的民俗让我很难将其与湖北联系起来。
印象中的湖北就像武汉、仙桃、荆州、襄阳、随州等城市,这些城市都有着明显的湖北味。
但恩施不一样。
位于鄂、湘、渝三省交汇处的湖北省恩施州,夹在武汉、重庆两个“火炉”之间,自古以来就发挥着“川川咽喉、荆楚屏障”的重要作用。
那么恩施有哪些地方“不太湖北”?
恩施人讲“非湖北”。第一次和恩施人聊天的时候,突然想到对方是四川人或者重庆人,但是他是湖北人,但是他说的是一种方言,口音很像西南官话的川渝方言。
(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恩施朋友说,只要一开口,就经常被误认为是四川人或重庆本地人。虽然他们是湖北人,但用方言和四川人、重庆人交流没有压力。
恩施风味是“不湖北”。我去过恩施两次。虽然没有尝遍所有的味道,但也没有错过所有的代表和地方美食。
发现恩施的风味包括重庆的麻、湖南的辣、贵州的酸,其中重庆的风味特别浓郁。
恩施人喜欢酸辣,口味接近四川、贵州、湖南。恩施之行,给我印象最深是拌渣、小土豆、酸汤鱼、各种锅、烤鱼。
恩施的地理结构是“非湖北”。东与荆楚相连,南与潇湘相连,西与重庆、贵州相连,北与神农架相连。既延续了云贵高原东部,又继承了四川盆地边缘。
山地特色包括大峡谷、原始森林、天坑等。在这里,“两山近在咫尺半天”是这里的常态,巫山、武陵山、齐岳山形成三山之势。江汉平原,富饶的土地,离这里很远。
(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除了方言、风味、地理,恩施的历史文化更不如湖北。如果说湖北的文化来源于楚,那么恩施就是巴。
恩施是古巴的发源地,土家族是古巴人的后裔。这里近一半的人口被认定为土家族,古老的“巴人遗风”依然在这里保持。
巴基斯坦是先秦时期中国西南的一个国家。它因盐而生,因盐而死。古巴人称盐为“巴盐”和“盐巴”。巴人利用“盐吧”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建立了“不耕不食,不织不衣”的东方天堂。
当时属于巴基斯坦南郡的恩施被称为“满”,也叫“南郡满”。后来巴基斯坦被秦灭后,一部分巴人退到今天的武陵地区,与当地的一些部落融合,形成土家族。
今天的恩施州还保存着许多巴文化、巴渝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文物。其中,恩施建始县地心谷景区的“巴岩古道”尤为罕见。
这条隐藏在鄂西大山深处的古道,因现代交通的发展早已消亡,却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中国第五古道”。
(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除了“巴人遗风”,恩施文化还有着深厚的“土司家族”历史。在鄂西南,势力最大的土司是明清时期的荣梅土司。
最高峰时东临荆楚,西临巴蜀,南临洞庭湖,北接江汉平原。清朝雍正帝曾在奏折中写道:“楚蜀诸土司中,只有荣美最富”。
虽然古代开发鄂西南比较困难,而且远离中原王朝,但容美土司家族非常崇尚中原文化,几代人都读诗书,从事诗歌工作。
出生在土司家庭的田九龄曾写道:“藏真为山所诱,不为桃花避秦”。正因如此,后人自然对应武陵山桃花源。
刺绣艺术“非湖北”。说起湖北的刺绣艺术,我不禁想起了流行于京沙、武汉、洪湖的汉绣。武汉作为古楚之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为汉绣的发展提供了文化土壤。
而在恩施,则是另一种古老的作秀艺术,喜兰谱是土家族特有的编织工艺品,意为“打被套”,被称为“土家花”。以前土家族姑娘结婚,都要有“喜兰卡普”。
(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虽然只是零星的史书记载,但土家族擅长编织的悠久传统得以保存,成为历史长河中一朵独特的奇葩。
建筑风格“非湖北”。说到古建筑,湖北的古建筑充满了楚韵,但在恩施,吊脚楼是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
恩施土家族的分布特点是聚落小。山中有许多土家族吊脚楼,如小溪古村、宣恩彭家寨、咸丰麻柳溪、宣恩青阳老街等。
当你看到这些吊脚楼时,你不禁会想到重庆东南部、广西北部、湖南西部和贵州东南部。但是在湖北,如果你对地理没有清晰的认识,你很可能不会一下子想到恩施。
恩施虽然属于湖北省,但无论是地理、风俗、饮食还是当地生活方式,都很容易与鄂东广大地区分开,所以它始终不是一个“湖”
恩施在哪里属于哪个省(恩施是哪个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