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众所周知,伟大领袖、伟大舵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同志在年轻时曾经做过小学教员,在其以后的革命生涯里,也经常以开会和写文章的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以及工农群众们普及知识,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他便被赋予“毛教员”这个称号。疫情期间,在每天繁忙的网课之余,我也抽出时间来“选修”一下教员的课,认真研读教员著作,获取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宝贵的知识,以此来形成对世界的进一步认识。 读书需要干两件事:其一便是弄清楚这本书在讲什么,其二便是运用阅读这本书所获得的知识,这比较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过程:实践——认识——实践,也即王阳明所说的“知行合一”。因此,我的读后感也打算按这两个步骤来写:一是说明这本书在讲什么,二是运用知识谈谈自己的体会,即本文题目的内容。 我所看的是教员写于1937年的《矛盾论》。这篇论文是继《实践论》后,为了克服党内教条主义这同一目的而写的。它主要讲述的是辩证法所需研究的六大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如果我们将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我们就在根本上懂得了唯物辩证法。” 所谓两种宇宙观,指的是人类的认识史中对宇宙发展法则的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前者片面、静止、孤立地看问题,持有该见解的人认为世界一切事物及其形态种类都是永远孤立和永远不变的。就算变化,也是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而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事物的外部。封建主义的拥护者们以此为借口高呼“天不变,道亦不变”,资本家们凭此宣称剥削自古有之,资本主义的剥削只不过是对这一无法改变之传统的延续,也难怪特朗普会说到“也许,这就是人生吧”。与此相反,后者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内因),事物之间的联系(外因)则居于次要地位。即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种观点教导人们,要观察和分析事物内部的矛盾运动,并加以解决。由此则需要我们了解矛盾的诸多性质。 所谓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中美两国在发展的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存在矛盾,既有经济上的矛盾,又有政治上的矛盾,还有文化和军事方面的种种矛盾,在中美两国的内部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矛盾。这些矛盾至始至终存在于两国的发展过程中,并且成为影响两国关系的主导,所以我们首先要承认两国间的矛盾,然后找办法来分析和解决。 那么,该怎么解决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三个问题: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以下分别论述: 何为矛盾的特殊性,它指的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区别于其它物质运动的形式,这是它不同于其它物质的特殊点。这是我们能将它与其它物质区别开来的原因,也是世间万物千差万别的原因。中美间的矛盾也是如此:抗战时,两国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里的盟友;新中国成立后,两国是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两大对手;中苏交恶,特别是在珍宝岛事件和尼克松访华后,两国关系又趋于友好;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国关系又趋于紧张;特朗普上台后,中美贸易战让两国关系更加紧张。这便是不同历史阶段下,中美关系表现出的不同特点,这便是中美矛盾的特殊性。它告诉我们,中美矛盾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怎么分析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主要矛盾和其主要方面。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两国交好时只存在友好的局面吗?不,也存在着对抗,美国也在雅尔塔会议上使中国利益受损。两国交恶时只存在对抗的局面吗?不,也存在着友好,珍宝岛事件后苏联想要对中国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在中国研制原子弹时,苏联想要联合美国打击中国的核试验基地。而美国却将此消息透露给了中国,从而让中国了解到了苏联的意图并制定相应的策略。那么为什么会说前者是友好而不说是对抗,后者说是对抗而不说是友好呢?这是因为,对于前者而言,对抗是主要矛盾,友好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抗,决定了事物的性质,后者反之。在今天,中美也是在对抗中合作,合作中对抗。但是两者之间必有一个是主要矛盾,一个是次要矛盾。有时合作是主要的,对抗是次要的,有时反之。所以我们必须要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矛盾制定不同的应对策略。 那么为什么有时两国是友好的,有时却是对抗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所谓同一性,说的是以下两种情形:第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各以和它对立着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着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向着其相反的方向转化。前者指互为存在条件,比如没有生就没有死;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好就没有坏;没有压迫就没有反抗;没有对抗就没有合作。后者指互相转化,由生到死;由阴转阳;由坏变好;从压迫到反抗;从合作到对抗。但是矛盾的同一性要在一定的必要条件之下,缺乏必要的条件,就没有任何同一性。为什么生可以向死转化,这是因为存在一定的必要条件—DNA损伤的积累导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端粒学说)。但是人却不能死而复生,这是因为不存在使得其转化的条件。同理,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威胁到中美两国人民的生存和利益,两国人民就携起手来走向合作;新中国的建立废除了不平等条约,损害了美帝国主义的利益,两者便由合作走向对抗;美国深陷越战的泥沼中不可自拔,中国面临北部边境上苏联对中国的国土安全压力,两者都有共同的敌人,便由交恶走向交好。以上便是两者矛盾能够进行转化的原因和条件。 那么什么是斗争性呢?它和同一性有什么关系呢?简单说来,对立的统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而对立的互相排除的斗争是绝对的。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这说明,当中美两国关系友好时,我们要注意那些会使两国关系变差的因素(条件)。反之,当两国关系紧张时,我们要寻找那些可以改善两国关系的因素。 结论:以上我们便了解了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这些知识有助于我们看清如今波诡云谲的中美关系(中美矛盾)。我认为,当今中美的主要矛盾,是合作而不是对抗。中美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领域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旦放弃合作而转为激烈对抗,将不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美国当今贫富差距扩大,中产阶级萎缩,产业空心化、政治正确等问题,属于美国国内自身问题。美国政府及其决策者应使用上述知识找出本国的主要矛盾而加以解决,不要找错矛盾,甩锅给中国。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到,如今美国掀起的逆全球化浪潮可能会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条件下威胁到甚至改变原本全球化浪潮的这一主要矛盾。所以,我们也需要想办法寻找抑制这种主要矛盾转变的条件。(黄睿)
《矛盾论》读后感2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