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的最新相关信息)

商盟百科网 2023-07-21 19:42 159

摘要: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如果你喜欢还可以浏览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的最新相关推荐信息。

导语:《十三经注疏》作为中国重要的文史典籍,是中国古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清代人主持可校勘,主要包括了下面这几部书。以下是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他们对我们能够流畅地阅读理解,提供了便利。这些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需要我们好好珍惜和学习。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

首先来说何谓“十三经”?“十三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过程。上溯先秦儒家,孔门即以“诗、书、礼、易、春秋”传弟子,但这时儒学还不是官方学,自然无所谓“经”。逮至西汉武帝独尊儒术,设五经博士,始有官方确认的五经之说,儒家经典有了被政府承认的“经”的地位,即《诗》、《书》、《礼》、《易》、《春秋》。

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刊本《阮校十三经注疏》

到了西汉末,原有的“五经”又加入《孝经》、《论语》,是为“七经”。汉初即有“孝经博士”、“论语博士”。其中“孝经博士”是文帝时设立,而武帝建元五年置“五经博士”时,罢“传记”、“孝经”、“论语”、“孟子”、“尔雅”博士,可见孝经、论语二博士汉初已有,后虽罢,但儒生欲置“五经”、必先通“《孝经》”、“《论语》”,故这两个经典很是重要。逮至西汉末刘歆受命总校群书,编写《七略》时,已将这两部经典列入《六艺略》中,也即在此时可以确定五经扩展为七经。

唐代时,太宗李世民发展科举制,开“明经”、“进士”二科,其中“明经”科以“九经”取士,九经即原来五经中的《诗》、《书》、《易》,再加上《春秋》分为三传(《春秋》纪事简略,而三传各自补充细节),即:《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传》;《礼》亦分为三(传《礼》学派不同),即:《周礼》、《仪礼》、《礼记》。但这并不是说唐不重视《孝经》、《论语》,玄宗即亲自做过《孝经疏》。后文宗崇儒,太和九年敕命刊刻十二经于石碑上,历三年,开成二年刻成。“十二经”包括原有“九经”再加上《论语》、《孝经》、《尔雅》。

唐《开成石经》清代拓本

“十三经”的最终形成是在宋代,孟子在宋儒中心目中地位上升,故将《孟子》附增入原十二经,成为十三经。即:《周易》、《尚书》、《毛诗》(因由毛亨传,故名)、《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孝经》、《尔雅》、《论语》、《孟子》。(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下面来讲十三经注疏的作者分别是谁。首先需要说的是十三经分为经、注、疏(《诗》、《书》、《易》、《礼记》及《左氏传》称正义,其余称疏)。简单理解可以认为经是原文,也即先儒原典(通常不是由一个人完成,其完成也有一个时期),注是对经的解释,疏是对经、注的再解释。为了清楚说明,这里我们不妨列一个简表:

“十三经”包括《易》、《诗》、《书》、《周礼》、《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等十三部儒家经典,内容博大,在悠久的中华文明进程中,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长期根植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观念中。

本段注疏释义

注疏 : 注和疏的并称。

注,对经书字句的注解,又称传、笺、解、章句等;疏,对注的注解,又称义疏、正义、疏义等。

注、疏内容关乎经籍中文字正假、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名物、典制、史实等。宋人将十三经之汉注唐疏合刊,"注疏"之称始流行。

十三经注疏:即指后人为了便于查阅,<<易>>、<<诗>>、<<书>>、<<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孝经>>、<<尔雅>>、<<孟子>>的注和疏加上唐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的一部书.这就是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注疏版本

“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周易正义 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 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毛诗正义 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 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礼记正义 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 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 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注疏 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孝经注疏 唐玄宗注、宋.邢昺疏

尔雅注疏 晋.郭璞注、宋.邢昺疏

论语注疏 魏.何晏注、宋.邢昺(商盟百科网chnore.com)

孟子注疏 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十三经注疏名词解释的最新相关信息)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关闭

用微信“扫一扫”